工业4.0和中国生产2025异曲同工。德国目前正在通过实行工业4.0转入下一个创意阶段。
本质上谈,工业4.0是将生产自动化的现实世界与信息技术的虚拟世界结合。还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其他国家都在朝这一方向迈向,并基于本国国情明确提出了有所不同的发展战略,例如智能生产、工业互联网、中国生产2025等。有所不同的是,德国在许多工业领域已不具备高度自动化能力,并用于近期的创意生产技术。
在这方面,中国还有相当大的变革空间。此外,德国工业4.0战略主要是由企业自下而上推展,中国生产2025战略主要是自上而下的实施。 中国生产2025面对的挑战,最主要的是中国必须同时已完成工业3.0和工业4.0的急弯转弯式发展。从技术上来说,大型创新型企业是有可能构建这一改变的。
但要将这一改变电磁辐射到整个工业领域,特别是在是中小企业,不是一件更容易的事情。要构建这一目标,不仅必须大量的技术革新,还必须的组织形式的创意及高素质人才的培育。从德国的情况来看,目前早已有很多智能生产方案和生产技术可供使用,许多问题在技术层面上早已不具备可操作性。但改变的难题在于,如何新的建构工业生产的的组织方式,并建构出有新的智能生产、智能工厂及商业模式,且不伤害社会和生态利益。
生产的可持续性具备十分最重要的意义,工业生产要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角度全面考虑到。 邬贺铨:主攻智能生产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产强国战略研究根本性咨询项目副组长 要构建中国生产2025,已完成从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改变,智能生产将是主攻方向。智能生产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生产,才能造就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德国明确提出的工业4.0,还是美国提倡的工业互联网,都是对其产业基础设施在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整体测试及考验。与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比起,我国制造业基础较强。
发达国家是再行工业化后信息化,中国则是工业化与信息化实时发展。 互联网+起着很最重要的起到,但是构建中国生产2025,实体企业才是主体,核心还是把制造业从价值链的中低端提高到中高端。实体企业发展一起了,跟互联网的融合才能有更佳的效果。所以这一点上,必需认清谁是主体。
无论是中国生产2025,还是推展互联网+,有些领域依靠企业是做到将近的,并不几乎是市场经济能推展的,这就必须政府获取反对。政府要找到并解决问题那些关键的基础性的问题。
吴晓波:创意驱动转型 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在工业4.0时代,中国的制造业面对的主题是创意和横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生产的快速增长和美国生产的快速增长更加实时,这意味著什么?近几年的研究可找到,中国已很深地接踵而来到世界市场中,中国生产和世界生产尤其是以美国派的生产体系之间产生更加密切的关系,从过去不涉及,到把持,到现在有了一点中国自己的创意,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下一阶段,我们不会面对更加多挑战:产品生命周期大大延长,价格和利润在大大地上升,生产能力不足更加显著,产品的复杂性更加减少,这当中不会面临很多的艰难、问题,当然也有新的机会。 在这新一轮的转型升级中,新的驱动力是什么?人口红利,每年千百万大学生的毕业带给了更好高素质的劳动人口,沦为新的人口红利;研发投资,这几年快速增长十分很快,现在是全球第二;海外收购,2014年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对外必要投资规模多达引进外资规模;国内市场,内需大大减少。
本文来源:e体育官网-www.highercrimeheise.com